吴亡之后,荆州方面由陆抗、施绩、步协三巨头组成的荆州地方势力主持着荆州的地方军政,随着孙皓小朝廷的覆亡,荆州这边已经成为了残吴势力的最后一片天地了。

        三巨头之中,左大将军陆抗自然成为了首席大臣,荆州牧施绩次之,而西陵都督步协再次之,两人皆以陆抗马首是瞻。

        三人原本是分镇三地的,陆抗坐镇武昌,武昌是吴国的陪都,孙权便是在此称帝的,后来才迁都到了建业,但武昌之于吴国,依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存在,事实在,在建业沦陷之后,武昌已经成为了吴国新的政治中心了。

        荆州的治所是在南郡的江陵,一直以来,施绩也是镇守江陵的,而西陵都督步协,自然也是坐镇西陵的。

        西陵是吴国的西大门,同时也是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之地,战略位置格外的重要,自从夷陵之战后,吴国便将西陵做为一个防守的要塞之地,一直派遣重兵驻守。

        原本互无交集的三巨头各自坐镇一地,相安无事,但随着建业的沦陷,荆州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处于战略前沿的江陵和西陵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原本最为安全的武昌形势却变得芨芨可危起来,有鉴于此,陆抗特意地邀施绩和步协各自带兵相援武昌,共商大计。

        在陆抗的计划中,将以武昌为中心来组织荆州保卫战,武昌北据长江,东接柴桑,西连江陵,南靠巴丘,如果能做好这四塞防御,必可使武昌安稳如山。

        而在这四塞当中,柴桑关成为了重中之重,因为魏军攻取了建业之后,必然会西进柴桑,柴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魏军的首攻目标。

        陆抗以前担任的就是柴桑督的职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柴桑的险要并不在柴桑关,而是彭泽湖,只有守住彭泽湖,柴桑关的山水之险才有作用。

        所以陆抗特意地将武昌水军的大部分拨给了步阐,由他率船队东进柴桑关,与魏军决战于彭泽湖,只要步阐的水军能够扼制住魏军的进攻势头,便可以确保柴桑不失。

        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步阐连续地和魏军水师交锋多次,一直保持着不败之势,稳稳地守住了柴桑,这让陆抗放心了下来,吃了一颗定心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