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心里一团火憋了两天,好不容易把事情弄到御前来。事情还没开始讨论,刘大夏就蹦跶出来。心里火气蹭蹭就上来。他明白,刘大夏这是将他当做“政敌”。

        弘治皇帝并非性格强势的帝王,给朝廷重臣刘大夏质问,神情略微有些为难。

        弘治十四年,刘大夏接任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后,就非常的受弘治皇帝器重。

        在刘大夏回京之前,弘治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是马文升。

        这并非说弘治三君子之一的马文升,如今就不受器重。而是马文升今年已经七十七岁,行动不便,听力下降。根本没有精力再付以国事。马尚书能有精力把吏部的事情理清楚就算称职。

        这里涉及到大明的一个制度问题,就是朝堂高官们的职责,并没有绝对的分明。完全是看皇帝听谁的意见。

        譬如刘大夏在面圣时,弘治皇帝经常询问他兵部尚书职权以外的国事。大夏亦随事纳忠。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刘大夏每件事都尽忠为国的回答。

        那么,请问刘大夏仅仅只是个兵部尚书吗?显然不是!

        为什么弘治皇帝放着三个治世之能臣的阁臣不问,偏偏要去咨询刘大夏?这里还涉及到明代政治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秦汉的制度是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唐朝时规定,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