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东晋唐王 >
        “原来是这事,大将军所说之事,下官亦有想法,最近一直都在考虑这件事情。只是,还没有拿出一个方案来,没有想到大将军便已经是提出来了!倒是叫下官惭愧了!”听到是这事,薛瓒不由的露出一丝愧色。

        “哦,原来你已有想法,快说来听听!”听说他有想法,李信不由的高兴道。

        “大兴学校,此乃教化育人之事,自从三皇五帝之始,便是国之大事。只不过,历年战乱以来,这件事情多已荒废掉了。往昔之时,汉朝立有太学,以供各地学子学习之所,后来各朝虽然常有断续,但这太学其实还是存在的。以下官设想,长安之地,本有太学所在,不如将其恢复过来,择各地年轻学子,入内学习。”薛瓒连忙说道。

        “嗯,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子怎么办呢?”听到这方法,李信不由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后便问道。

        终究,现在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多,那些已经读书识字的年轻人,终究还是少数而已。

        “以下官之见,可在各地立学校私塾,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够入学读书。比如说三五乡里一所学校,或者五六乡里一所学校皆可,视其道路远近,学生多少来定!”薛瓒答道。

        他的这个想法,相对来说的话,比较的现实。总的来说,还是前人办学的那种思想,靠的基本上是公办与民办并行的道路,也就是公学与私塾并举。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倒是这个因地制宜,几个乡里共享一所学样的办法。这一点,倒是深得李信的支持。

        教育制度的大发展,其实是在汉代开始的,那个时候,逐渐兴起了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所谓官学,自然就是官办的学校了,这其中,便有中央办的太学,还有地方官府自己办的官学等等。

        而私学,则是由那些博学通识的学者、名士自己办的。这一类的学校,其实更像是那种小而精的贵族学校。相对而言的话,这类学校不但是学生挑老师,更多的时候,还是老师挑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