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原稿确定的差不多,送走李若璇之后,徐睿便又继续自己刚刚开始的分镜工作。

        《音乐少女》创作的契机是《魔法少女小圆》的合作,当时徐睿和担当人设原案的树海老师交流颇多,在得知树海老师正准备创作新作的时候,徐睿便提议树海老师创作一个高中女生的题材,因为这是她最擅长描绘的形象。

        同时,徐睿又建议,可以让这些女生有一个社团之类的场所,将她们与普通的校园生活略微隔绝开来,于是,年轻时有过乐队经验的树海老师便决定以音乐社团作为主舞台。

        至于几个人设,徐睿也给了树海老师颇多的灵感,以至于在单行本第一卷的作者的话里,树海老师还特地感谢了徐睿,并且打趣说如果将来这部漫画有动画化的机会,那么最好能交给幻电动画制作,没想到竟然一语成真。

        实际上,这部漫画徐睿一直都在关注,并且早就列入到他的动画化计划中,之所以等到现在才开始,一是因为他不太能把握这种日常类动画在华夏的受众数量,二是他得等待原作多出几本单行本,等到积攒一定数量的剧情才能动画。

        因此,在这个《古典文学社系列》已经进入尾声,漫画又已经连载了接近两年的时间点里,动画化的消息正好。

        《音乐少女》的原作虽然与徐睿认知的《轻音少女》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来说是类似的作品,很多技巧可以用在这上面。

        徐睿认为,《音乐少女》这样的作品,本质是要表现少女们美好可爱,也就是“萌”的作品,比起过往的冒险动画,重点描绘异世界波澜壮阔史诗的作品,《音乐少女》的格局则是相当小的,甚至仅仅局限于社团教室里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正是这种小故事,才需要更加细腻的演出表现。

        如果说面对巨龙或者拯救世界,角色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表现会特别明显,从而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成长与变化,那么拿起茶杯的动作,细微的眼神变化,这便是《音乐少女》这样的日常动画所使用的手段,很明显,这些微表情,小动作,想要让观众注意到并领会是很困难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