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冬日来临的第一站永远是这片土地上的北方,楚国潮湿而冰冷的空气尚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不过,秋收结束,楚国各个郡城或大庄园内的集市,反倒开始了大批物资交流。

        将返回北方、西方的商队用他们带来的货物,换来他们一贯在这里索取交易的绸缎、瓷器、珠贝以及其他楚国贵族们乐于与他们交易的东西,过去的许多年里十分罕见的,印着齐国标记的货物成为了交易中的宠儿。

        但从去年冬天开始的这个风气,尚不足以动摇各庄园中的制作出产,事实上,齐国就像有着奇思妙想却只能粗糙使用的笨蛋,在享受中让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新奇东西,也为楚国的出产带来了变化。

        受到特殊出产冲击并开始改变的,不仅仅有齐国士绅们,在这场并不明显的经济战中,如王谢两家看到的那样,有着经年累月经验的楚国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齐国人、至少那位襄王,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但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把那一点聪明变成有用的东西……只有我们可以。”这一观点几乎成为了集市以及集市背后的关注者们的共识。

        贯彻着最好的资源只有最好的一部分人才能享受的规则,或许普普通通的管事、仆从们还感受不到,对这部分人来说传闻里变得新奇起来的齐国,与口口相传里贵族们云端般的日子没有什么两样,但秋收结束后开启的频繁宴会交流,在宴会上一小部分人看到的变化和特殊待遇,将齐国的新奇,迅速转变为了“原来只是之前他们地位不够所以不知道”的认知。

        纸张、书本、弹簧等等在顶尖两大家族的宴会里被分享出来,量产改良的马车在奖赏中出现,也有小道消息表示或许是齐国人偷走了一些原本该出现在楚国的好东西……不管怎么说,这些信号,让担忧着楚国不再具有高人一等的统治力的一部分观望士族信心回来了许多。

        但事实上,若非肥皂和玻璃的制作完全让人摸不到头脑,现在接受这些更有趣的东西的,就不是楚国了。

        外来冲击,总是让一切开始加快节奏变化的原因。

        谢宴清坐在都城最高的酒肆中,垂眼看着下面挤挤挨挨的人群。他们都是来争抢酒肆新酿出的“蓬莱醉”的,据说这种酒是谢氏几百年的秘方,意外失传,又被仙人送回,为了庆祝楚国陛下年满十岁,才拿出来卖这么一小段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