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笑着说道:“差事没办好,你的确有错,但朕却理解你,你一张嘴,或者你笔部的三十二个文编,怎么可能打得过其他人数百张嘴巴?这得亏赵英得力,把黑水司的场子砸了一遍又一遍,若是黑水司再凑进来,你更无招架之力。”

        李邦彦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这天气转热不假,但是他心慌是真,他诚心诚意的问道:“官家,那该如何是好?”

        “这就是朕今天叫你来的目的。”赵桓笑着说道,对于怎么打仗,赵桓不懂,岳飞擅长。对于怎么搞民生振奋经济,夯实物质基础,赵桓也不是很懂,李纲这些中流砥柱的大臣们擅长。但是对于舆论战,赵桓见惯了猪跑,总是能够照着猪的模样说两句。

        这是个新型的领域,尤其是在赵桓将邸报、早报和小报规范化,统一受到大宋书坊管制的时候,才出现的舆论战,对于李邦彦来说,这是个新的挑战。

        “这是王三品这次的札子,他在引咎告老还乡,你看,这就是文人的高明之处,甚至把干实事的王三品都忽悠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的错。若是大宋停了大同府和磁州的煤田和铁山,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前线军卒连打仗的甲胄都没有。”赵桓将一本札子从袖子里掏了出来。

        王重阳告老的札子写的极为周详,罪在吾身,就差自刎以谢天下了。赵桓分析,这大约就是王重阳以名“长生”路上的心魔劫。

        赵英的眼神泛着奇怪,原来官家知道这群人到底在做什么!而不是小看了他们。

        “还请官家教我。”李邦彦看完了宅子,终于有些挺不住了,他是个浪子宰相,混账是混账,可是他不傻。

        “舆论战有上中下三策,下策就是在对手拼命抹黑的时候,你在跟对方争论,讲道理,还要黑对方坐的歪,吵来吵去,吵成了菜市场。请问我的李总编,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赵桓笑着问道,将早就写好的上中下三策,交给赵英。

        李邦彦在看札子,赵桓还在数落李邦彦:“邸报的销量本来就很差,早报还有些人看。小报的销量领先你好几个数量级,你拿什么跟人家斗?你要是能赢,才是天底下最大的怪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