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王包拯,自然起身来喷:“韩相公此举不妥,军饷本就是军汉糊口之业,削减之,必会生乱。”

        韩琦又道:“朝廷岁入,十有其九,皆用为军费支出,不减军费,那冗费之问,便是无解。难道削减官员俸禄不成?”

        包拯答:“官员俸禄,自然可削减,当官之人,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其主要收入,哪里是靠朝廷俸禄的?削减俸禄之法,必然可取。便是削减军费,也当是以军官为要,还要详细各项支出,弥补其中漏洞,详查贪赃枉法之人。”

        这话,包拯竟然也敢说?道理虽然不假,但是话语很有问题。

        比如欧阳修,第一个就不认同,开口说道:“包中丞之语,一竿子就打翻了一船人,当官之人,当真就个个家大业大不成?主要收入当真不靠俸禄?在下为官也有二三十载,一家老小,皆靠俸禄过活,军费如此之巨,靡费极广,不减军费,却减官员俸禄,此理不通。”

        欧阳修说得也有道理,并非所有官员都是那贪赃枉法之辈,比如欧阳修,他就不贪赃,主要收入真的就靠俸禄。另外要说一点,宋朝官员的俸禄,兴许是历朝历代最高的。

        比如宰相的工资,一个月可以高达四百贯,可以买一百亩好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想象不到的补贴,比如伙食补贴,柴米油盐,这倒是正常的,还有柴炭补贴,就是家里烧的木柴,冬天取暖用的木炭,朝廷都给补贴。

        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保姆补贴,就是家中伺候宰相的下人,朝廷都给补贴费用。还有穿衣服的补贴,朝廷直接发各种绫罗绸缎给回家做衣服。等等……

        四百贯当然是最高的,逐级下调,但是总体而言,都相当高。到得欧阳修包拯这个级别,也有三百贯,一堆补贴一样不少。哪怕是到得七品八品,工资也低不到哪里去。这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本保障。当了官,节约一点用,几乎等于衣食住行不要钱,还一个月给几百亩到几十或者十几亩土地作为存款。

        到了明朝,宋朝的这个俸禄等级,在朱元璋眼里看来,那就是前车之鉴,然后朱元璋对当官的,那就没有这么好了,朱元璋给的俸禄,就过犹不及了,几乎变态,变态到官员若是只靠俸禄,家庭稍微庞大一点,连一家老小都难以养活。然后官员贪污,就得剥皮充草。在明朝想当一个真正两袖清风的清官,也是两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