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清武帝 >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七,醇王府传来噩耗。叶赫那拉婉贞去世。载沣回京奔丧。光绪帝戳朝十一日以示哀悼。自五月回京,载沣八月回到上海。愕然发现,原本被压制的强学会已经得到了喷发式的发展。看着汪凤藻有些歉意又有些得意的神情,载沣倒是不好斥责。若说没有汪凤藻的暗中放松管理,自然不可能强学会如此壮大。但是汪凤藻自然也是不会拿着自己现在仕林恩师,桃李天下的名望为强学会拉人。

        载沣自然也是知道,强学会一呼百应,自然便是历史的推进,人们的心声,民心所向。想到了这里,载沣自然也是不再乐意去拦着这些人。只不过,载沣还是一边严格的限制上海教育基金会下的几所大学与强学会的接触,一边请来了泰西诸国的学者,为大家讲解启蒙运动。讲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诸如日德俄的实君立宪制,英国的虚君共和制,还有法国的议会共和制,还有着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而且载沣自然也是允许学校里面展开各种或以辩论赛,或以文字辩论等形式的大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自然便是如果中国变法,中国的哪种制度更加的适合中国。载沣自己也会看年轻的学生们讨论的结果,以他后世的目光来看,中国人多,教育普及程度低的情况下,泛滥的民主知会造成国家的动乱。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制度会适合中国,载沣心中依旧是没有一个底。

        当然载沣也会把学生会论战的结果刊登在报刊上,甚至摘抄部分,送至北京城的长春宫和太和殿。比起强学会满腹热血的叫嚣着,变法,图强,复古,学西。载沣的上海基金会却是更多的是在传播理性,起码是在给中国的有识之士传播着理性。告诉大家,不是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也不是洋人的都是坏的。更不是祖宗留下都是坏的,洋人的都是坏的。告诉大家如何去芜存菁,如何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人强租胶州湾。清廷遣醇王交涉,最终改为青岛开阜。消息既出,国家震动。读书人,怒而骂之。言载沣惜命乎,全然没有前几年的勇猛刚强。康有为乘势再次上书变法,驳。康再收集资料,撰写二书,《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呈德宗,德宗阅之,大悦,赐黄金百两。命令,书局刊印百余份,送至同文馆及国子监。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德宗于颐和园勤政殿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之初,在康有为的幕后主持下,德宗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此后,康有为迭上奏折,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包括拟定宪法、开制度局、禁止妇女缠足、裁冗官、置散卿、废漕运、撤厘金、裁绿营、放旗兵、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改书院、废淫祠等,希望中国有一个不要根本改变封建制度而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宪法;要求保护工商业,予中国资本主义适当的发展;要求重练海陆军,挽救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

        细看康有为所做之主张,皆是明智之举。然而国家之变革,尤其是中华自始皇帝至今,封建五千年,哪里是这般轻易便可以更改。他实在是过于激进,尤其是废除科举制度,却对相关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又是含含糊糊,这样只会触怒各方势力。

        七月中旬,后党怀塔布、杨崇伊先后到了天津看荣禄,阴谋策划政变,推翻新政。光绪帝先后发出两次“密诏”,担心“今朕位几不保”,并明谕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康南下上海之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中。维新派再出昏招,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这不仅仅使得保守派进一步的加大了对维新派的逼迫,甚至引起了中间派,如李鸿章、张之洞、载沣等人的注意。一时间,北京城上空,阴云密布,帝后两党之争已然进入了倒计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